【公共话题论坛】人口问题,该如何化解?(上)
吃瓜电子官网最新热点:【公共话题论坛】人口问题,该如何化解?(上)
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3505
主 持 人: 朱 丹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特邀主持人 🙌 参会嘉宾: 陈东升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🔥人、董事长兼CEO 韩家寰 大成食品(亚洲)有限公司董🌟事会主席 贾 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😊主持人:各位来宾,各位朋友,还有媒体的朋友们:大家下午好!欢🥳迎来到我们这一场人口问题论坛,我们论坛的主题是人口问题如何化🌟解。首先自我介绍一下,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😜究员朱丹,非常高兴成为这次论坛的主持人和大家一起就这个话题探🚀讨交流。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场论坛请到的三位大咖嘉宾,首先😜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、泰康保险集团🎉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先生,欢迎您。有请亚😆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大成食品(亚洲)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韩家🤯寰先生,欢迎您。有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教授,欢迎🙄您,三位重量级的嘉宾。接下来进入正题,我们这次论坛叫人口问😢题如何化解,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家都特别关注的热点话题了,因为5👍月11号我们国家发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,可以说是“一时激😍起千层浪”,引起了各界的反响,印发了大家的很多思考和讨论,各🤔种解读也不一而足,之所以有反响,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七普数据的结🤗果跟我们有很大的反差,另外七普数据的发布时间刚好在我们国家要🎉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,以及由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,所以说人口问🙄题肯定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,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😊和探讨,我想今天在座参会的各位朋友,还有场位的三位大咖嘉宾一🔥定都有自己的解读,首先先抛个砖,我对七普数据有哪些看法,我从💯中看到了什么,至少有这么四个方面,第一方面,从人口的基本盘来💯看,人口基数大,14.11亿人,劳动力资源丰富,8.9亿劳动😎力人口,是指从15岁到59岁区间的人口,总体来说,我们仍然处😀在一个增长的通道,这是我国人口规模的一个基本面。第二个方面,😍我感觉是红利仍然在,但是在变化,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转变,😢人口的数量规模红利正在向结构性红利转变。我们看到七普数据当中😂关于人口的区域分布,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分布,关于人口的素质分布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第三方面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,我感觉是🚀可以用一个词儿来形容,就是两高一低,两高就是两头高,我们0到😜14岁的少儿人口是2.5亿,65岁以上的人口1.9亿,两头的🌟比例占的非常高,中间的比例很低。第四个问题了回答一个最基本的😘问题就是人从哪里来,人到哪里去的问题,人从哪里来我们从人口的😁出生率来看就非常的清晰,2020年人口出生新生儿是1200万😜,比2019年下降了260万,总和出生率是1.3,这已经是一😢个很低的出生水平了,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,比日本还要低,日本是😎1.4。另外一个就是人口的流向,人口集聚的规律。中国人户分离😂数目前已经达到了4.93亿,其中流动人口3.76亿,十年的时🤯间增长了差不多70%。另外一个城镇化率不断的提高,十年的时间😡增长了14%,达到了六十三点八几,这样一个比例,可以说城镇化😎率有进一步提升,这些对我们国家的产业布局与经济总体趋势都是一😊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数据和指标,这是我从七普数据当中看到的,接下🚀来我抛完砖之后,想听听三位大咖,你们在七普数据当中看到了什么😜? 贾康:谢谢主持人,大家好。前面的数据我觉得朱丹和陈总都🚀非常熟悉,已很细致地娓娓道来,我就不重复了。这次人口普查的资😢料出来以后,感觉不出意料,它只是在印证着已经有基本共识的中国🌟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非常明显这个判断,在整个人口结构这方面的挑战😊性问题,显然需要我们的人口政策做出更积极的一个调整。我来的路😢上就想,今天要参加这样一个主题讨论,要讲什么,想了一下自己还👍真的形成了一个自认为有一定条理化的认识框架。对于人口增长的表😢现,过去有马尔萨斯“人口论”,它适合人类社会不太发达阶段的状😆态,基本论点是说人口的增长是几何级数,而满足人生存需要的生活😎资料的增长是算术级数,所以整个社会碰到这个问题,就势必需要以😴战争和瘟疫等等来消灭一部分人口,才能达到平衡。在不发达的情况😎之下这很有道理,但是后来怎么样变化的呢?在生活资料这方面,由😀于科技进步等等原因,它已不是简单的算术级数增长了;而在人口这🎉方面,有了避孕手段的普及,还有现在妇女地位提高而更多参加社会⭐活动等等,她们的生育意愿就明显降低,也不是简单的几何级数了,😎所以对这个马尔萨斯基本的认识框架必须做出修正了。在中国的特点🤩是什么呢?由于我们过去有一个“妇女半边天”的传统认识,妇女的🥳地位提升是相当明显的,城市妇女在家里几乎都是“领导”,都不用🌟说,要不要孩子,男方是起不了太大的主导意见作用的。但为什么中🤯国在前些年却出现了跟其他国家的轨迹明显不一样的情况呢?我国要🤩以全球独一无二的最严厉的行政手段来控制人口,来贯彻独生子女政😴策,而且实行了这么长时间,原因何在?我是这么看的:中国在传统😀体制下有三重因素,造成了后来中国很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出台。😎第一,我们那时候特别强调整个发展是“重重工业而轻轻工业”,后😊面更重要的是“重生产轻生活”,这种整个产业链结构推动发展的重🚀心倾斜,就使生活资料短缺。这种短缺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为实行非常🌟严格的票证供应,可能年纪大一点儿的人都知道是怎么控制的——控🤔制得非常细致,非常严格。这是一层因素,它的表现就是我们传统体😡制下,还没到“三年困难时期”,就已经不得不做非常严格的生活资🤯料控制了,否则这个社会生活就过不下去。第二条,是我们的农业🙄合作化过于激进,以后搞的人民公社更是走极端,从农业形成我们生😡活资料具源头意义的粮食等的提供这个角度来看,生产者积极性受到🙌严重挫伤,所以到了60年代,毛主席说我们是8亿人口7亿搞饭吃😆,还这么紧张,他搞不懂为什么斯诺说美国整个人口中只有5%务农❤️,农产品还剩余,毛主席当年没有兴趣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。第三⭐条,我们僵化的体制,还加上空头政治挂帅,让人们大量的时间精力🤗耗费在那些学习、运动、批斗这些事情上去了,到文革过程里面,更😴是登峰造极,生产率极为低下,我们的生活资料供给就更加捉襟见肘💯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文革的低水平平均主义大锅饭,造成了不得不把😜将近1800万知识青年逼到逆城镇化的上山下乡,跟农民去抢饭吃😅,这样已造成的整个局面难以为继了,所以文革中间不得不开始考虑🙌是不是要控制人口了?那时候就不再维护原来批马寅初的“人手论”😅那个权威——批的时候曾说“人口”是吃饭的,但是还有“人手”呢😅,手是创造财富的,所以毛主席曾经说人多力量大,咱们有了人就什🙄么都不怕。但是到文革中后期,就不得不考虑计划生育的政策。在计😂划生育政策正式出台以后,很快就变成以中国特色的强力控制(“双👍开”),把体制内的人硬性规定到只能要一个孩子。我记得非常清楚🥳,那个时候如我要敢要第二胎的话,面对的就将是“开除党籍,开除😁公职”。全世界中它国还没有过如此严厉控制人口的政策。那么搞这💯个政策,当时专家说是30年为期(有当时的测算依据),后来由于😴种种原因,咱们改革开放使生产力大大解放了,生活资料这方面的创🤩造机制几乎完全不一样了,本来如果考虑到改革开放,就不应以30🌟年为期了,可能20年为期、25年为期,顶多这样了,但拖到30🔥年为期到期时,由于部门的既得利益,硬生生又拖了五年,就是纹丝🥳不动;再到要动的时候也非常的犹豫:从部门的存在感、从他的局部😊实权利益出发,哆哆嗦嗦推出的叫放开两孩——为什么不叫放开二胎👍呢?斤斤计较到如果前面是一个双胞胎的话,你就不能再要第二胎了😀,所以不叫放开二胎,只叫放开两孩。再哆哆嗦嗦到现在,放开三孩👏——干脆全放开吧?还不行。整个生产力的财富创造机制跟传统体制🥳下已经大相径庭了,所以我最基本的看法,就是我们现在必须正视:🥳中国解放生产力的成就,使我们生活资料的有效供给现在完全可以支🚀撑放开生育而不作任何控制,而且可能还真的要考虑有专家提出的是😀不是要回过头来鼓励生育了,这样来对冲我们人口明显的老龄化、长😡寿化压力,这样才有利于中国更好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间的和平崛起。🔥这个事情如果要作更深入的探讨,当然就可能得罪我们一些管理部门😁,他们的脸上可能会更挂不住。咱们既然是讨论问题,把我的观点说😎得比较直率一点:现在应该根据这套人口普查数据,作刚才的这套必😁要分析后,在数据应该引起学者反思以后,真的促进决策重新在人口😉这个方面形成一个新认识架构,即中国特定国情之下的独生子女控制😀政策那么严厉的双开控制搞了35年,是不得已的,整个历史的这一🎉页翻过去以后,我们现在就必须认识到生产力得到较充分解放以后,😎完全是另外一个参照系了,我们生活资料这方面完全可以支持老百姓😎幸福生活中多要孩子,今后多要孩子不光不会造成中国社会像过去担😁心的那样很多人抢饭吃、过不去,而且还能够扩大内需,使内循环得😘到我们本土市场的人力资本整个培育过程中,从眼下看来的先是扩大💯内需,以后又带来人口结构优化后支持增长后劲,这样整个全程的好🥳处。把这个事情说清楚,我认为应该通过讨论,促使我们赶快下决心😅,完全放开生育控制,而且要积极讨论是不是应该在某些地方要鼓励🤔生育。如果说原来其实还不是特别简单地按“独生子女”控制人口,😉曾经在全国搞了三个县域的特殊政策(这也是中国的厉害,对三个特🌟殊的县域、人口的流动是怎么控制的,很多人都不知道,但是就是搞😍了放松人口控制,据说效果还相当好,这些经验从来没有见过象样的🔥宣布),现在则意识到应该更多地考虑让人口不受生育控制地增加起🚀来。刚才咱们已经提到的某些区域,总和生育特别低的区域,是不是😂可以先行试点?鼓励这些地方有生育能力的家庭多要孩子。 😅展开全文 我就先说说自己的基本看法,后面可以请大家批评👏指正,谢谢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北京市:市辖区:(东城区、西城区、朝阳区、丰台区、石景山区、海淀区、门头沟区、房山区、通州区、顺义区、昌平区、大兴区、怀柔区、平谷区、密云区、延庆区)
天津市:市辖区:(和平区、河东区、河西区、南开区、河北区、红桥区、东丽区、西青区、津南区、北辰区、武清区、宝坻区、滨海新区、宁河区、静海区、蓟州区)
河北省:石家庄市:(长安区、桥西区、新华区、井陉矿区、裕华区、藁城区、鹿泉区、栾城区、井陉县、正定县、行唐县、灵寿县、高邑县、深泽县、赞皇县、无极县、平山县、元氏县、赵县、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、辛集市、晋州市、新乐市)
唐山市:(路南区、路北区、古冶区、开平区、丰南区、丰润区、曹妃甸区、滦南县、乐亭县、迁西县、玉田县、河北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、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、遵化市、迁安市、滦州市)
秦皇岛市:(海港区、山海关区、北戴河区、抚宁区、青龙满族自治县、昌黎县、卢龙县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北戴河新区)
邯郸市:(邯山区、丛台区、复兴区、峰峰矿区、肥乡区、永年区、临漳县、成安县、大名县、涉县、磁县、邱县、鸡泽县、广平县、馆陶县、魏县、曲周县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、邯郸冀南新区、武安市)
邢台市:(襄都区、信都区、任泽区、南和区、临城县、内丘县、柏乡县、隆尧县、宁晋县、巨鹿县、新河县、广宗县、平乡县、威县、清河县、临西县、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、南宫市、沙河市)
保定市:(竞秀区、莲池区、满城区、清苑区、徐水区、涞水县、阜平县、定兴县、唐县、高阳县、容城县、涞源县、望都县、安新县、易县、曲阳县、蠡县、顺平县、博野县、雄县、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保定白沟新城、涿州市、定州市、安国市、高碑店市)
张家口市:(桥东区、桥西区、宣化区、下花园区、万全区、崇礼区、张北县、康保县、沽源县、尚义县、蔚县、阳原县、怀安县、怀来县、涿鹿县、赤城县、张家口经济开发区、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)
承德市:(双桥区、双滦区、鹰手营子矿区、承德县、兴隆县、滦平县、隆化县、丰宁满族自治县、宽城满族自治县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、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平泉市)
沧州市:(新华区、运河区、沧县、青县、东光县、海兴县、盐山县、肃宁县、南皮县、吴桥县、献县、孟村回族自治县、河北沧州经济开发区、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沧州渤海新区、泊头市、任丘市、黄骅市、河间市)
文 | 长三角MOMO 文 | 长三角MOMO 刚刚一个朋友,发了我一张不知道谁偷拍的我的“工作照”。 前景是几个朋友在打台球,远景是我抱着电脑,埋头打字。 我回忆了一下,虽然这个假期我时常掏出来电脑处理个事情,但这张台球厅的场景,应该是10月3号拍的。因为除了公众号,公司还有公关服务的业务,那天恰逢周五,需要给客户交周报了。 “感觉这个假期,全世界都在加班。”她说。她是某4A公司的,因为服务的一家手机厂商10号和13号分别在深圳和上海有两场活动,所以虽然在旅游途中,也得随身带着电脑,时不时就要更新下某位老师的行程变更。 在我的记忆里,干我们这行的,几乎没有过完整的假期,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。其实不仅自媒体和公关行业,互联网、金融、城市服务、销售等诸多行业,都是一样的情况。 所以前两天有个新闻,有人中秋国庆用微信处理工作,法院判定这属于加班,裁定单位要给他补偿加班费,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论。 网友表示:微信回个工作消息这也能算加班?这不是发财了。 我看了下各方报道,这还真算。加班还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坐在办公室,通过微信等线上工具,在休息时间处理工作,绝对属于加班。 如此说来,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,又有几个人没有过“加班”? 那问题来了:同样都是牛马,对比国外,中国的打工人为什么就没有福气享受完完整整的假期呢?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,除了“奋斗精神”和“传统服从式职场文化”这些比较虚的原因外,首先从技术层面,最大的因素就是微信。 就工作工具而言,国内用的最多的就是微信,而微信作为全能型工具,集成了社交、支付、生活、工作全部功能。 这就导致了,工作与生活的场景在同一个App里“侵染式”的融合了:你打开微信是想看看家人的动态,却不得不先处理工作群里的@。 而国外习惯的工作工具,主流的比如Slack、Teams、Email等,就是工作没有生活,同时也是“分而治之”的,专用工具用于专业的工作场景。 此外,微信包括钉钉,是“强制提醒”的:消息会推送、会响铃、能拨打语音电话,制造了一种“立刻回复”的紧迫感。虽然在假期不想打开它,但App上的红点,会不断给你制造焦虑。 而Slack、Teams、Email这些,是“可管理”的,通过“勿扰模式”,使用者可以在休假时,直接关闭所有非紧急通知。 展开全文 而上面这些工具差异的背后,其实暴露了我们假期被打扰更深层的原因:国内公司的管理,绝大多数都要求“同步沟通”,即要求对方立刻响应。 而欧美职场,更习惯于“异步沟通”。即:“我提出问题或任务,并不期待你立刻回复。我希望你在自己方便的时候,经过思考后给我一个高质量的回复。” 正是这种不同的公司管理和沟通方式,导致了不同打工人使用工具的不同表现。 国内的牛马:在假期面对领导或者客户微信中发来的“在吗?”,基本不可能保持无动于衷。 国外的牛马:假期根本不打开工作相关的软件,在假期结束时,再回复邮件或者Slack频道里的留言,在项目管理工具中更新任务状态和注释。 除了沟通的时效性,沟通的习惯也不一样,我们中的很多人,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沟通方式。 就拿自媒体约稿来说,一些国际大厂,会让你发邮件,然后在文档中详细的批注每一处改动,批注里不仅告诉你修改意见,甚至将这段需要参考的链接都给附上。 而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约稿,都是微信上传来传去,有的企业对接人,每一次修改就说一个意见,我曾经见过一位同行改过十七八个版本的稿件。 就说这次假期,有个朋友手头有个企业约稿要写,每次改完,还得抱着手机等待下一次意见。“感觉休了一个假十一,午休也不敢,出门也要时不时看眼手机,休的七零八落的。” 碎片化的工作沟通,割裂出了碎片化的假期。 比管理和沟通文化的异同,更深层次的原因,还有社会和法律环境。 在欧洲很多国家,都有“断联权”法律,规定企业必须尊重员工在下班后的“断联”权利,不得在非工作时间发送工作邮件。美国很多科技大厂,有完整的带薪休假(PTO)制度,而且鼓励甚至强制员工休完。不休假反而会被经理约谈。 比法条更重要的是,工作和生活严格分开,已经成为欧美社会的普遍认知。而国内,虽然法律上有上述的判例,但“加班文化”,还是主流环境。 那么,如果作为一个管理者,如何才能让公司员工,真正能拥有一段“非商品化”的时间、一种可以对工作说“不”的休憩自由呢? 这应该是一个重塑公司管理的系统结果。 第一,技术层面,可以尝试使用为分离而设计的工具,比如邮件,尽量降低微信的比重。 第二,流程层面,建立并习惯于异步沟通的工作流程,减少不必要的实时干扰。 第三,管理层面,不再把“工作时长”与“工作态度”等同于“工作效率”,信奉授权、信任和结果导向的管理哲学,并做好员工休假期间的工作规划。 一些小公司,可以考虑在一些项目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方面,部分沟通流程从微信上挪到邮件。有条件的,还可以考虑试行一下AB岗,这样哪怕是对接客户的岗位,也有一半的小伙伴可以休个无人打扰的年假。 既然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,而不是让生活成为工作的附属品,那么我们每个人,都需要有一个真正的假期,一个不受侵犯的心境时间,一个可以坦然放下工作手机、不被莫名的焦虑所绑架、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生活中的神圣空间。 往大了说,这是我们每一个个体,是“人”而非“人力资源”的尊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推荐阅读
开始裁员!超4000人失业
7235
多地明确:取消35岁考编限制!
9950
醉驾肇事逃逸,被抓后大喊:“我是网红”“顶多判我五六年”
5637
【文脉华章】文博公开课丨殷墟: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回响
9774
“沉睡资源”变热门打卡地 郑州城市更新激活消费新动能
3764
5人被查,5人被处分
5057
河南一地公布3起典型案例
4086
洛阳市“十四五”推进城市提质成效显著,现代化古都焕新颜
4408
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原主任陈应表接受审查调查
3625
央视播发税收公益广告《合规经营 诚信纳税》
1499
央视播发税收公益广告《购物消费 请您主动索要发票》
6976
济源示范区第三届“村梨园”戏迷擂台赛报名公告
7730
10月20日起,暂停
8286
河南省民营企业金秋创新大会将于10月28日召开
9982
购房、购车补贴来了!河南一地官宣
4474
郑州市科协赴哈密市开展科幻科普交流暨对口支援活动
7370
注意绕行!郑州这条隧道实施封闭施工→
3437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、副理事长王抒祥接受调查
1317
河南焦作丨山色入画来
8298
国网武陟县供电公司:推进清仓利库 提升管理质效
1774
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发布闭馆公告
5078